7月10日上午,我院在實訓樓第一會議室召開由院辦同黨委宣傳部聯辦的校園文化建設研討會。紀委書記武海應邀出席本次研討會。會議由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廷吉主持。
此次研討會特聘山東大學品牌學校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張光義做主講人。張光義,山東大學品牌學校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管理分會理事,全國教育策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會上,張光義以《職業院校文化建設的幾個問題》為題,從四個維度進行了精彩闡述。其一,職業院校重視學校文化系統構建,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學校是傳遞文化、踐行文化、創新文化的地方。與此同時,面對著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高職院校也無可避免地處在一個生存與發展、轉型與升級的新時期,這是機遇更是挑戰。因此,文化引領與文化育人不僅扣動的是當今時代的脈搏,更具有以“化”育人的前沿性。
其二,好學深思,方知其義。做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大前提必然是對文化及學校文化的基本認識。《易經》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說,文化是伴隨著人類與之相關的實踐活動產生的,文化的主體是人,反映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文化的含義首先在于“人文化”,其次就是以“人文化”的成果去“化人”,去“化成天下”。同理可見,學校文化的實質在于精神,根本在于育人。學校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氛圍,一種強力的磁場效應,使身處其中的每一位個體自然而然地受到影響和熏陶,產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應。學校文化建設就是要形成學校的育人精神、育人氛圍和育人環境,歸根結底,學校文化是為“育人”服務的。誠然,就目前我國的教育實際與現狀而言,更應該強調和突出教育“春風化雨、和風細雨、自然熏陶、潤物無聲”的功能。此外,學校文化還應具有重要的導向、規范、凝聚、激勵、輻射、提升等功能。
其三,學校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文化是一個由若干要素構成的有機系統,它涉及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活動、環境、設施等各種要素和細節。陶行知先生曾說:“一校之內,從廚房到廁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般來說,學校文化識別系統,通常簡稱為“SIS”系統,其中包括四個子系統。一是學校理念識別系統(MIS)。MIS是學校的價值觀體系,是學校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學校形象定位與傳播的基點,是學校文化的中樞神經系統。二是學校視覺識別系統(VIS)。VIS是學校在人們那里的視覺形象特征體系,是學校文化中外在、直觀的部分。它將學校抽象的核心精神與理念轉化為具體的符號概念,通過視覺形象傳達給受眾。三是學校行為識別系統(BIS)。BIS是學校的行為特征體系,它通過學校的行為特征來塑造良好形象,對內規范學校行為,完善規章制度;對外展示傳播形象,進行宣傳交流,是對學校師生員工行為所進行的統一規范。四是學校環境識別系統(EIS)。EIS主要指的是校園文化,是學校校園環境的文化特征體系。
最后,針對我院校園文化未來的建設問題,張光義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意見及建議。應在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同時,善于調動學校師生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借用外腦,積極重視學校文化的展示與傳播。
出席研討會的還有學院全體中層干部。(黨委宣傳部 張舒婷)
研討會現場